• 首页
  • 粮食
  • 蔬菜
  • 果品
  • 水产
  • 酒水
  • 饮料
  • 茶叶
  • 畜禽
  • 食用油
  • 资讯
logo
  • 首页>
  • 资讯 >
  • 正文

特稿|十字路口的网约车

2023-06-29 18:51:11 来源:新民晚报

凌晨一1点的上海,告别了白日的喧闹与忙碌。街边的店铺尽数打烊,只有几盏零星的灯火还在闪烁亮着。沉寂夜色里,24岁的王师傅走进一家仍在营业的面馆,点了一份碗18元的刀削面。他已经接近12小时未曾进食,身体的饥饿发出了示警,与沉重的眼皮不断对抗也愈发沉重。王师傅是一位个网约车司机,从早上九9点出车开始,除去短暂的午休时间,他就像上紧的发条般穿梭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

给车充完足电后,已近凌晨三3点。王师傅将车开到路边,打开了这天的流水账单:一共收入652元,除去租车、充电的成本,净收入约200元,他暗自盘算着。朦胧睡意中,因长时间开车引起的颈椎酸痛逐渐蔓延,王师傅贴上了几天前在医院里新配的膏药。特殊药味里混杂着一丝辛辣,灌入鼻腔,他想到医生“不要开太久车”的反复告诫,无奈地叹了口气。困意如潮水般袭来,他在车座上微蜷着身体,沉沉睡去。天色已晚,整座城市早已像个孩子般陷入酣睡,但王师傅才刚刚迎来属于他的夜晚。

一 “僧多粥少”


(资料图片)

王师傅每天早上9点出车,凌晨1点到2点收车。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他选择住在车上,每隔两三天回月租700元的公司宿舍洗一次澡。他来自山西,2021年经朋友介绍来到上海,开过1年的网约车。“那时网约车很好跑,单子特别多,一个接一个。”初入行时,他满怀干劲,每天出车14—15个小时,能进账800—900元,偶尔还能超过1000元。

今年5月,王师傅重拾旧业,花费1万元押金与每月7000余元的租金租了一辆新能源电车,租期6个月。一个多月来,他明显感到生意没以前好做。“路面上网约车多了,单子却少了,有时3个小时都等不到1个单子。”在淮海路附近点位,平台显示:附近呼叫量10个,空车司机超过50个。

“当前空闲车辆16,近5分钟总呼叫量1。”43岁的李师傅正朝着市区方向行驶,眼神在前方的路况与平台界面之间不断游移,像是随时准备作战的士兵。李师傅家住金山区,是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2012年开始做驾校教练,多的时候,手下曾有60多个学员。2019年后,受到疫情冲击,学员从几十个锐减至不到10个,他常常待业在家、无活可干,甚至有过去工厂打工的念头。

迫于生计,李师傅把目光转向了发展迅猛的网约车行业。2021年12月,他花一个月时间租了一辆新能源电车上路试水。“那时候从不愁接不到单。出车一天就能赚个七八百。”亲身考察后,他花费约16万元买了一辆电车,去年初正式成为了一名网约车司机。那时,李师傅每天出车10—12个小时,收入能达到700—800元。但如今,相同的出车时间,收入却降至500—600元。

“如果到了五角场,就去国霞路,那里有个商圈。如果去静安寺,就去加油站,旁边有个大食堂。”36岁的路师傅来自河南,2020年初开始在上海开网约车,至今已经基本摸清了上海的每一个角落,连每条路上哪里适合停车吃饭都有一套自己的“独门秘籍”。据平台显示,截至今年6月,路师傅已累计完成单量2.2万。

3年多的经历让路师傅对上海网约车行业现状的感知十分敏锐。“以前车少人多,现在车多人少,50公里以上的长单少了很多。”为了不降低自己的收入水平,他主动延长了出车时间,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7点出车,晚上12点过后才收车回家。去年以前,路师傅晚上最爱去遍布商圈、写字楼的五角场和漕河泾接客。如今,那里的路边满是等待载客的网约车,连车位都找不到。

二 竞争硝烟

“你这个是一口价,我要是给你开空调,不就亏了吗?”李师傅将车停在路边等单子时,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了这样一则视频:高温炙烤下,一个网约车司机在接“一口价”订单时,因利润过低,拒绝给乘客开空调。看到这里,李师傅不禁笑出了声,心里却有些酸楚。

一边,“僧多粥少”的局面让网约车司机们倍感压力。另一边,平台之间竞争的硝烟却悄然延伸到了司机身上。

记者打开一手机导航软件,来到打车界面,从经济型、舒适型到六座商务、豪华型网约车,地图下方密密麻麻排列着17家网约车平台与其预估的价格,选择多样,令人眼花缭乱。与此对应的是,各平台间的角逐趋于白热化。

市场竞争,难以避免。为拉拢客源,各平台不断加大优惠力度,相继推出特惠“一口价”模式。系统根据行程距离和预估时长,按照价格标准估价,然后给出一口价。如果在行程中按照导航路线行驶,且没有产生其他附加费用,价格就不会改变。这种方式以较低的价格受到广大乘客的青睐。

但令李师傅想不通的是,明明是平台想要以价格战的方式抢占市场,要付出的代价怎么就都落到了自己头上。“对乘客来说是便宜,但风险全在我们头上,要是在市区遇到堵车,赔了时间又赔钱。不接的话,又没单子做。”

今年3月的一天傍晚,李师傅在愚园路接到一单“一口价”。正值晚高峰,车辆拥堵,李师傅见状告诉乘客:“现在太堵了,你骑个共享单车10分钟就能到。”但乘客不愿意,全长不到3公里的路程,李师傅开了近40分钟,只赚了一个起步价13元。

对于“一口价”模式,路师傅心里早就算好了一笔账:“1公里到手约1.8元,油耗1.2元,如果再算上车损,基本不挣钱。遇到堵车,直接倒贴。”王师傅干脆关掉了“一口价”模式,宁愿在路边停着等单子也不愿意冒着赔本的风险接单。“有这时间,我不如在车里休息一下。”

不仅如此,平台调价与抽成的机制也让司机们一头雾水。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目前网约车各主要平台公司的抽成比例上限在18%至30%之间,部分平台采用浮动式抽成模式。

“去年初刚开网约车的时候,每公里收乘客3元,司机到手至少2.5元,但现在就2元出头一点,很明显抽成比例提高了,给我们的钱就越来越少了,有次我开了10公里,才不到20元。”李师傅的话语里有些无奈。

根据王师傅的观察,如今他所在的平台虽然抽成没有超过30%,但也接近于这一上限。今年重开网约车时,王师傅特意选了一个起步价相对较高的平台,希望能多挣点钱,但只开了不到一个月,起步价就下调了1元。

见证过上海网约车行业发展“黄金时代”的路师傅也面临着相似的困境。今年初,路师傅所在的平台聚餐时,领导兴高采烈地告诉司机们:“我们的起步价涨了0.5元!”但他没说的是,每公里的价格下降了0.4元。

路师傅曾因每公里到手价太低,打电话和平台客服反映,但手机另一端的回答永远是冷处理式的“对不起”或“不好意思”。久而久之,他也开始变得佛系起来。“什么都是平台说了算,司机根本没有话语权,甚至连对话的机会都没有。”

三 期待春天

网约车的寒冬虽然难挨,但为了生计,司机们只能迎难而上。“租车要押金,还要租金,每天的固定支出不会少呀!不努力开车的话,就得亏钱。”王师傅说。

“去年我还介绍过几个朋友来开网约车,现在不敢介绍了,怕他们和我抢生意。”等红灯时,路师傅拿起泡着养生茶的透明玻璃杯,悠悠地喝了一口。

李师傅虽然没有租金压力,但孩子今年已经小学毕业,即将升学,他也承担了更重的养家责任。“以前是给孩子挣奶粉钱,现在得给孩子赚学费。”

不断涌入的网约车司机,是网约车行业越来越难做的原因之一。据交通运输部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截至今年5月31日,全国共有313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4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558.4万本、车辆运输证235.7万本,环比分别增长3.3%、2.5%。同时,据滴滴的财报数据显示,从2021年3月到2023年3月,滴滴在中国拥有的年活跃司机人数从1300万上涨至1900万。

网约车司机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用户规模却在持续萎缩。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4.37亿,较2021年12月减少1553万。

然而,网约车行业从不缺前赴后继的人。两个月前,王师傅住在松江区的一栋居民楼内,那里住着50余个网约车司机。因生意难做,超过10个网约车司机相继离去。“但他们前脚刚走,后脚就有其他网约车司机住了进来。”

在网约车市场饱和的现状下,济南、温州、东莞、遂宁等地相继发布网约车饱和预警,三亚、长沙等城市直接暂停了网约车相关证件的办理。“上海会不会也有类似的举措,控制一下持续增长的网约车司机数量呢?”李师傅心里也打起了问号。

“如果能控制一下司机数量,那生意肯定会好做一点。”王师傅不假思索地说。路师傅则沉默地思索了一会儿:“网约车行业是块大蛋糕,司机越多平台赚得越多。只要有驾照和车,就能直接注册。如果第一次被查到,拿着罚单还能报销。暂停车证的新增业务后,情况真的会改善吗?”

让网约车行业陷入困顿的,还有平台制定的“游戏规则”。为生计奔波的网约车司机们丧失了话语权,只能被动地接受自己收入下滑的事实。“具体抽成多少、每公里价格多少,都是平台自己决定的,也没人管。”路师傅说。

今年4月17日,交通运输部印发《2023年推动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企业降低过高抽成工作方案》,旨在保障从业人员合理劳动报酬水平,降低平台过高的抽成比例或会员费上限等。李师傅每天都期待着相关部门能够尽快出台限制平台高抽成及随意下调价格的具体操作规定。“如果有关部门能采取措施对平台进行有效监管,创建一个更良好的行业环境,司机们也能更有干劲啊。”

尽管网约车行业不如从前,未来也仍是未知数,但对李师傅而言,网约车司机这份工作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少开网约车时间自由,多努力一下,跑跑市区,还是能赚到钱。跟在工厂干活相比,性价比很高,每周还能给自己放一天假陪陪家人孩子。”路师傅也洋溢着一个自由择业者的自在:“开网约车虽然是力气活,但冬天有暖风,夏天有凉风,不用日晒雨淋,总比大热天在工地上搬砖强多了。”

问到未来的打算,王师傅说:“虽然生意没以前好做,但目前也没有更合适的工作,还是继续做网约车吧。”他笑了笑,“至少得把租车的押金挣回来呀。”

6月的雨,总是不期而至,打在车窗上的雨点将王师傅从睡梦中惊醒。天色已亮,颈椎上贴的膏药还残留着淡淡的药香。他唤醒了架在方向盘旁的手机,页面显示已过早上8点。打开网约车平台,又是新的一天。

再过半年,王师傅租的电车就要到期了。那时,又是一年的开头。网约车司机的春天还会再来吗?

关键词:

    为您推荐

  • 商务部:上周食用农产品价格上涨4.3% 猪肉批发价涨9.7%

    资讯2021-10-27
  • 商务部:上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 煤炭继续领涨

    资讯2021-10-27
  • 美术作品中的党史 | 第61集《1978年11月24日·小岗》

    资讯2021-10-27
  • 31省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24868.8万剂次

    资讯2021-10-27
  • 草原都市呼和浩特战疫记:民众做好防控,生活未受冲击

    资讯2021-10-27
  • 恭城:做大做强地理标志产品,“农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资讯2021-10-27
  • 安徽:5年来追回外逃人员183人

    资讯2021-10-27
  • 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活动开幕

    资讯2021-10-27
  • 甘肃兰州统一安排中小学线上教学 各学校“停课不停学”

    资讯2021-10-27
  • 内蒙古包头发生多车连撞事故 已致5死11伤

    资讯2021-10-27
  • 商务部:上周猪肉消费明显回升 零售价格止跌上扬

    资讯2021-10-27
  • 全方位提高供给质量 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资讯2021-10-27
  • 坚持“六大保障” 构建超大城市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新格局

    资讯2021-10-27
  • 17部门联合发文 推进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提质扩容增效

    资讯2021-10-27
  • 俄卡马河畔切尔尼市一住宅楼天然气爆炸 5人伤亡

    资讯2021-10-27
  •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与全国股转公司、北交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资讯2021-10-27
  • 网易云课堂引进亚马逊AWS近百门IT类课程 向社会免费开放

    资讯2021-10-27
  • 冰雪之约 中国之邀|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天,我们准备好了!

    粮食2021-10-27
  • 第38届和第39届东盟峰会在文莱开幕

    粮食2021-10-27
  • 高德车道级导航正式发布 覆盖全国超120个城市高速和快速路

    粮食2021-10-27

果品

  • 金百泽(301041)12月29日主力资金净卖出788.78万元
  • 使用PyTorch 2.0 加速Hugging Face和TIMM库的模型_世界新要闻
  • 福州哪里有免费核酸检测 环球观热点
  • 综述:中国市场机遇是企业不能错过的巨大商机——欧洲企业欢迎中国省市商务代表团访欧_世界热推荐
  • 广东省中医院核酸检测预约指南

蔬菜

  • 说好“一梯一户”却成了“两梯两户”,买方能否解除合同?
  • 更高水平开放合作助力中国东盟经贸发展迎新机遇
  • 9被告人犯侵犯著作权罪被判刑罚
  • 玉渊谭天丨中美再通话,“建设性”很重要
  • 环球时报社评:中美经贸需要建设性对话
  • 俄媒:莫斯科扩大新冠感染新疗法试点范围
  • 冰雪之约 中国之邀 | 追赶的勇气
  • 中国第20批赴黎维和建筑工兵分队完成“VA-2”道路排水系统修缮任务
  •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举办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图片展
  • 美专家认为三大原因导致美国供应链危机

Copyright   2015-2022 欧洲食品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